校发〔2021〕247号
河 南 大 学
关于印发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
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河南大学关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 南 大 学
2021年10月27日
河 南 大 学
关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挑战,研究生教育正在经历从大到强的转变。在河南大学建设“双一流”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河南省和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就新时代全面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研究生教育工作主线,全面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双一流高校建设新征程,优化学位点结构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需求导向,统筹发展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坚持改革驱动,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体系。
(三)总体目标。按照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建构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三全育人”体系;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构建科学评价、激励约束和监督管理体系,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提升基础学科原始创新和应用学科实践创新能力。到2025年,基本建成学位点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研究生育人机制
(四)构建多元与特色并行发展的综合育人体系。依托校内平台与校外资源,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项目运行和团队培育相结合,开展“河南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重点做好研究生道德教育、科技创新教育、身心健康教育、文艺审美教育、社会服务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丰富研究生校园文化,实行传统品牌项目和创新品牌项目“双培育”。丰富研究生社团,结合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建设研究生至善文化社团和研究生至善服务社团。
(五)打造思政与课程有机协同的课堂教育体系。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协同。培育建设一批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思政精品专业教材、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形成一批课程思政方面的创新成果。
(六)强化示范与引领效应显著的党团组织体系。持续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把研究生党支部建在学科专业、建在科研团队,让党小组走进实验室、课题组和学生宿舍,强化“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研究生党员标兵”培育引领工作。加强研究生学生干部教育管理、完善研究生群团组织协同服务,丰富研究生社区文化氛围营造,定期召开河南大学研究生代表大会。支持研究生群体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模式的互助成长活动。
三、优化学位点结构,加强招生选拔制度改革
(七)优化学位点结构。按照需求导向、质量优先、特色发展、交叉融合原则,加强学位授权点申请审核工作,建立学校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布局;补齐大门类、工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短板,完善硕士授权点布局;加强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学位类别建设,争取教育、临床医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取得突破;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完善学位点建设评估管理制度,加强学位授权点质量评估,完善学位点退出机制。
(八)深化招生计划改革。建立以需求和质量为导向的招生计划管理机制,通过存量调控和增量安排,支持“双一流”建设学科、优势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学科发展;综合考虑学科平台、导师队伍、科研任务、生源质量、培养质量等研究生培养方面因素,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分配办法;根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指标,实行面向招生单位和导师的“奖励计划”和“负面清单”制度。
(九)完善考试管理制度。以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为核心,建立学校、学科和导师招生宣传联动机制,实施优质生源培育与拓展计划;优化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结构,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完善本硕一体“菁英计划”和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办法;加强培养单位招生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完善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招生考试制度;优化研究生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过程管理,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信息公开、监督监管、科学安全的考试管理体系。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十)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按照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优化不同层次、类型和培养方式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课堂教学和科研训练融合,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标准、质量统一。建立学校间、学科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健全课程衔接和跨学科选课机制,推进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十一)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进一步深化拓展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代表的国(境)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机制;依托深圳研究院、三亚研究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探索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支持培养单位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不断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
(十二)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培养评价新模式,倡导“专业学位+能力拓展”育人理念,面向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增强专业学位教学的个性化、自主性和互动性。完善社会资源协同培养机制性。设立“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推广“项目式”学习方式,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出一批校企(产)联合实践课程,校企(产)联合精品教材,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推进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能力。
(十三)加强研究生课程和教材建设。根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方法论课程、前沿类课程及综合性课程建设,鼓励多名教师共同开设专题讲座课程;加强一级学科核心学位课程建设,培育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研究生精品课程;推进与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共建研究生课程,施行学分转换和成绩认定制度;加强教材建设,健全教材选用审核机制,支持编写出版优秀研究生教材,不断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十四)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推动线上和线下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引入数字化教学模式,充分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网络课程、人机交互学习、远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丰富师生交互性与协作性,共享国内外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培养个性化需求。打造研究生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研究生网络教学系统。
(十五)提升培养国际化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建立国(境)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双向交流机制,探索双方互授和联授学位机制。实施“河南大学留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奖学金项目”和“河南大学与海外高校博士联合培养项目”,完善留学生招生、培养等管理体系,保障学位授予质量。充分利用我校的外籍师资、海外合作高校的课程资源,为研究生开设专业课和前沿讲座。依托“海外学术伙伴”选拔研究生进入国际知名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通过课程学习、短期交流、境外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
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十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诚信学术共同体意识,健全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师德师风评议机制,在导师遴选、招生资格审核、招生计划分配、各类评优推荐等方面实行学术道德、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违反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的导师依法依规及时处理。
(十七)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分层分类导师选拔聘任机制,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机制,严格导师履职业绩年度考核和导师动态招生资格审定制度。实行导师激励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兼职导师的选聘、考核和培训,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推动校内、校外资源优化组合。
(十八)完善导师培训机制。构建新任导师岗前培训、在岗导师定期培训的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依托河南大学“至善导师学校”,建立学校、学位点牵头单位和培养单位相结合的导师培训制度,实现导师培训全覆盖、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打造凸显河大特色的研究生导师培训品牌。
六、完善培养过程评价体系,提升学位授予质量
(十九)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聚焦人才培养成效、科研创新质量、社会服务贡献等核心要素,健全分类型多维度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在研究生招生、教学、学位授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做好评价指标的综合集成;定期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发布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建立毕业生发展质量跟踪调查和反馈制度,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方案。
(二十)加强培养环节质量监控。严格教育教学规范,建立科学的教育督导和评价制度。完善课程教学督导机制,加强听课制度、评教制度及课程建设制度。严格落实研究生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等阶段性考核制度,畅通分流渠道,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十一)建立学位授予质量标准。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特点,强化不同学位类型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导向。分类设置学位论文评价指标,完善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办法,推动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价。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呈现。
(二十二)健全学位授予机制。充分发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科分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咨询和指导。加强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答辩和答辩后修改等学位授予关键节点质量监控,加大分流淘汰力度。继续推动以“双盲”评阅为基础的学位论文第三方同行评阅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培养单位、答辩委员会和导师(组)职责,建立“事前监管”风险预防机制。
(二十三)完善质量检测和评估机制。健全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强化抽检结果使用。建立学术道德失范预警机制,健全宣传、防范、预警、督查流程,完善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置措施。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制度及执行的诊断评价;开展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分析,建立毕业生发展质量跟踪调查和反馈制度。
七、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服务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十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研究生教育意识形态阵地。学校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加强组织保障和宏观指导,强化思政队伍资源配置,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机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河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十五)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体系和培养成本分担制度,建立差异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强研究生办学基础条件建设,改善研究生住宿、教室等生活学习条件,提高教育网络信息、图书文献、公共教学、实验条件建设水平。改革研究生资助体系,完善政府主导、学校统筹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研究生资助投入格局。
(二十六)建立教育教学激励机制。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标准,完善研究生教育激励和教研成果奖励机制,设立研究生优质课程与案例(库)奖、教学优秀奖、教材建设奖、优秀实践基地建设奖等奖项,把研究生课程与教材质量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的重要内容。完善评价标准,强化目标管理,充分激发培养单位和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开展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工作,完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二十七)健全研究生教育督导机制。加强研究生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和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督导体系与机制建设。强化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督导中的主体地位,督促检查和指导研究生招生、管理、教学、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等研究生教育全过程。
(二十八)下移研究生管理重心。健全学校与培养单位两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下放下移研究生教育管理重心,落实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提高研究生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按照统筹管理、分类指导的管理模式,明确任务目标,加强运行监管,提高服务效能。支持培养单位根据学科实际、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培养和评价体系。
(二十九)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构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三全育人”体系,建立辅导员、管理人员与导师的协同管理机制,保证相对稳定的研究生管理队伍。专兼结合,推进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打造“三团队、两站点、一平台”,即“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导师团队”“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助理团队”“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督导团队”“研究生心理健康辅导站”“研究生职业发展辅导站”,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工学习平台”。
(三十)完善信息化与智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实时监控、动态分析、评审评估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提升处理事务、信息交流、管理服务等效能,推进研究生教育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