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我院邀请多位专家来院做报告

4月18日,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邀请台湾大学特聘教授、国际知名光电专家杨志忠,北京邮电大学穆俊生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赵楠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学院A311报告厅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

杨志忠教授作题为《纳米尺度腔体效应及其在发光与色彩转换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他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基于珀塞尔效应近场版本的纳米尺度腔体效应,指出与传统远场共振不同,该效应通过纳米结构近场散射显著增强光发射体性能,并强调随着纳米加工技术的突破,这一现象已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报告中,杨教授团队通过理论建模与GaN纳米多孔结构等实验案例,生动展示了纳米腔体对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表面等离子体耦合的增强机制,特别分享了该技术在彩色微型LED显示领域的创新应用前景。

穆俊生副教授报告题目是《非合作无人机广域探测》。他阐述了低空经济和无人机目标探测技术的发展,指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而无人机目标探测技术是低空空域安全的基础保障。然后,介绍了非合作无人机广域探测面临的“环境复杂导致探不远”、“样本低质导致感不准”、“融合低效导致识不快”等技术挑战,以及所形成的“自适应采样-交互式增强-高能效融合”的无人机广域探测创新成果。穆俊生还对非合作无人机广域探测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赵楠教授报告题目是《面向低空经济的通感一体化技术》,赵楠教授首先针对低空经济中的通感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反射面技术进行介绍,指出通信感知一体化是低空经济的重要使能技术,但在复杂城市环境下性能受限。智能反射面能够有效的操控无线传播环境,能够提升复杂信道下通感一体化性能。在此基础上,他又分别从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多点协作、感知辅助通信、智能通感等通感一体化热点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最后,赵楠对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报告中,三位教授巧妙地提出了多个互动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他们的精彩讲述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报告结束后,他们耐心地回答了现场师生们的问题,并与大家进行了热烈地交流与讨论。

三场学术活动是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前沿学科交流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与国内外顶尖学者对话的宝贵机会,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学科交叉研究与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