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丝不苟的科研工作者,谨言慎行,硕果累累;她是认真细致的教师,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她是学生眼中的“知心姐姐”,她说自己粗线条,却总是于细微之处给予学生满满的感动。她就是物理与电子学院年仅36岁的教授白莹。
薪火相传,桃李竞芬芳
短发精干、朴素大方、美丽优雅,课堂上的白莹,有条不紊,自信满满。“笑起来好像嗅到了阳光的味道。”白莹曾教过的学生曹娅婉赞叹,“虽然白老师带的只是我们的专业选修课,可白老师真的很认真。”曹娅婉在选修白莹的《现代光学》课程时,对于白莹精心准备的课件和对作业一丝不苟的印象非常深刻。
2012级研究生孙姝纬对四年前课题组的那次通宵实验记忆犹新:“那天夜里,大家都十分忙碌,几个人或各自忙活实验,或讨论如何改进实验效果。白老师一整夜都和我们在一起,她在忙着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实验操作。大家通宵实验的效率,出乎意料的高。”白莹陪大家完成通宵实验,又回到办公室继续白天的工作。“她就是这样,一边恨铁不成钢地批评我们,一边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教我们做人做事。她是严师,也是慈母,她用人格魅力征服了身边的人。”现已毕业的孙姝纬在提到白莹的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时,言语间满是怀念与感激。
“白老师是一个高效率的人。我们发给她的东西,24小时之内肯定会得到回复,并且是高质量的。”已经跟随白莹做了两年科研的博士生潘都语气里充满了敬佩。在美国访学时,她对学生的指导只能通过网络来进行。为了给2012级研究生吴青回复论文修改意见,白莹和吴青在地球的两端都一天一夜未眠,共同讨论整理出了54页的回复稿。敬业如斯,不得不令人敬佩。
“其实我没有他们说得的那么好。”面对学生的夸赞,白莹很谦虚。“学生们知道我爱熬夜加班,晚上他们离开前会在学院A楼下看一看,看到我办公室灯还亮着,便会在第二天早上敲开我的门,把早饭送到办公室。”白莹笑得很舒心。
身体力行,星光渐漫天
本科阶段在河南大学度过的白莹,2008年7月在中科院获得博士学位后,本打算在北京打拼,没想到收到前任院长张伟风老师的信:“是不是快毕业了?毕业之后回来吧……”“看完信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哪里都不想去了,就要回河大,就想回家。”她坚定地说:“我感觉我属于河南大学”。回母校后的踏实工作为她赢得了成绩和认可:自2012年4月起,担任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自2013年7月起,担任物理与电子学院院长助理,先后协助顾玉宗院长分管研究生、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作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她现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毕业6人。其中,2名硕士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名研究生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参与指导2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作为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物理学和河南省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骨干,她勤奋踏实地带领研究团队在二次电池界面物理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
院党委书记王宏华称赞她是“责任心强、工作敬业、办事效率高”的老师;省特聘教授、光伏材料实验室主任张伟风说,“白莹在河大读书时就很优秀,博士毕业之后又回到母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白莹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行政副院长邱永宽评价她“对待科研认真严谨,与人交往朴实友善,对待工作耐心细致。”对此,白莹十分感激:“有学院领导的全力支持,我才能在做好行政和教学的同时,静下心搞科研。学院给予了我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料,我没有理由不努力生长。”
“白老师从不要求我们何时必须出现在实验室,她会用八点前出现在实验室或办公室的身影、熬夜加班的灯光向我们作出表率。”潘都充满崇拜地说。对于科学研究,白莹从不含糊,她用行动给同学们作出了榜样。当被人夸赞她严谨的品行时,白莹说:“我博士阶段的导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对待工作是真正的一丝不苟,对待同事和学生又是真正的谦虚平和,我是受到了他的影响和熏陶,并且想要将这些好的品质传给我的学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的付出为她赢得了累累硕果。白莹先后以客座研究人员、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德国明斯特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她先后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科技部“863”项目子课题等十余项课题,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并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此外,她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9篇,其中一区14篇,top期刊17篇,影响因子大于3.0论文18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在物理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爱与被爱,情深意切切
“咱从头开始学,没什么学不会的……”小时候,白爸爸对小白莹说。“本来已经做好了挨揍的思想准备,但是我确实没想到,我父亲看过我第一次惨不忍睹的英语试卷之后就对我说了一句话。”小时候的白莹成绩并不好,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白莹也有成绩不好让家长签字的时候。面对爸爸的宽恕与鼓励,她坚定信心,从ABC开始学习,接下来的考试中竟然取得了原先想都不敢想的满分的优异成绩。这件事情给了她很大的触动:“现在无论是在科研路上还是平时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总是想起爸爸当年的那句话,‘只要用心去做,哪怕从零开始,没什么可怕的’。”
如果说父爱是巍峨大山般的厚重,那么母爱便是涓涓的溪流,温柔且无微不至。“睡觉了。”深夜里白莹会常常听到母亲的提醒。“妈妈来家里住了大半年,我胖了一圈,虽然感觉体重需要控制了,但是我感觉没什么比母亲舒心的笑容更重要了。”白妈妈对白莹的身体很关心,知道白莹工作忙,就在家里照顾孩子。对于父母的无私付出,白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计划着带爸回他年轻当兵的地方,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山东邹城,和爸爸一起寻找他青春的记忆,还有与我曾经一起爬坦克长大的小伙伴。”白莹对于父母的爱有着另一番的表达,或许,理解与陪伴才是最感人的爱。
爱,从未间断,并薪火相传。迷彩行军床赫然摆在实验室,这是白莹为辛苦做实验的学生们安置的临时栖息地。“今年暑假回学校去了实验室,我刻意等到晚上,在行军床上睡了一觉。”2011级研究生蒋凯满是感慨,“当初无意间被白老师发现在实验台上睡了一觉时,她第二天便添了这个‘家当’。”放的是床,暖的是心。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是生活还是教学,白莹从未忽视。
在白莹广阔的教学、科研、生活天地里,父母和恩师的教育、学院领导的培养、同事的帮助以及学生的认可,使得她的点点“莹”光,终成星光满天。